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工作动态 > 行业信息
分享到:
真情驻村作为 精准脱贫有我---我所经历的交通脱贫攻坚故事
  • 2020-09-15 17:02
  • 来源: 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
  • 【字体:    

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扶贫工作者的光荣使命。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,顺时势,践初心,不辱使命,勇于担当,加快脱贫进程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---题记

2020年3月,山花烂漫,春回大地。根据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党组安排,我来到洞口县黄桥镇白云村,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,开始我的驻村帮扶工作。

第一次听到白云村这个名字,便对这个充满画面感、带点诗情画意的名字所吸引。但当我来到村里以后才发现,在她动听的名字背后,却是一个全镇贫困人口最多,产业单一、资源匮乏的省级贫困村。想到这,初来乍到的我不禁眉头紧,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,也对未来工作感到有点茫然。但是,我不能后退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:“人类社会,处处是创造之地,天天是创造之时,人人是创造之人。”我想,既然来到村里驻村扶贫,我就必须用坚定的信念与必胜的决心,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,向党和人民“创造”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在来驻村之前,一位前辈跟我说过: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扶贫干部,就要学会用脚去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,用耳去聆听村民的每一句心声,用心去体验村民的酸甜苦辣,用脑去谋划村民发展致富的对策良方。为了尽快熟悉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,我与其他队员们一起,起早贪黑,风里来,雨里去,穿行在村里的田间地头、羊肠小道上,一边入户走访,了解村情民情,一边查阅贫困户档案,制定工作计划。

白云村由三村合一而成,1129户、4369人,域面积大,村民居住地域分布广,走访难度大。有时候走访到一个院落,部分贫困户常常不在家,还得再走回头路,一个院落全部走访完有时要跑好几个来回。白天不在家的,只能通过夜访。一次夜访中,由于下雨路滑,一不留神,我摔进了路边的水田里,身上满是泥水。同行的队员把我从水田里拉起,看着我特别的“妆容”,打趣的说道:“这叫真正的融入白云村的山山水水。”

高强度的走访,天下来,脚底都磨出了水泡。每天晚上躺在床上,揉捏着酸疼的双脚,回顾一天的走访成果,虽然身体疲惫,但一想到那一张张质朴的脸上写满的期盼,便又充满了力量。扶贫工作就是这样,脚下有泥,心中有光。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我受着走访中和他们熟识的过程,也享受着他们见到我,笑着唤我一声“小唐”的亲切。我有义务、有责任为他们做点事情,为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出谋划策,鼓劲加油。


驻村工作队走访贫困户

驻村工作队走访贫困户

      白云村4组袁安煌,今年69岁,家庭5口人,老两口、一个儿子、一个离异后投靠娘家的女儿及一个丧父失母的孤儿孙子。老两口年事已高,平常只能做点简单的农活,儿子一级残疾、无劳动能力,女儿在外务工,收入很低且身体状况不好、入不敷出,孙子尚在上学。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,前一届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帮他家落实了扶贫政策,但老人年事高、文化水平有限,对政策理解不透彻,加上个别好事村民怂恿,虽经各方耐心宣讲、解释,但老人仍对扶贫工作心存不满。走访中得知情况后,我再次向其详细宣讲扶贫政策,同时也在思考,如何才能进一步解其后顾之忧。

在得知他家收稻谷缺劳动力的时候,我利用周末带领工作队一起帮他家收稻谷。毒辣的太阳晒得大家皮肤火辣辣的疼,肩膀也在担谷子时磨破了皮,但大家都没有半句怨言。看着家里丰收的粮食和我们的真情付出,袁老很是感动,抓了一只自家养的鸭子,要送给我们,被我们婉言谢绝以后,又亲自宰好送到我们宿舍。我们感恩老人的一片好心,但我们也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。最后,我们把鸭子按市场价买了下来,老人临走时,拉着我的手说“小唐,以前是我不对,错怪你们了,你们这么远来帮我们,在这里吃苦受累,我还不配合你们工作,要不得。”我笑了笑,说:“袁伯伯,您能理解就最好了,帮助您也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,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
白云村37组何正平,今年45岁,之前靠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,收入微薄且很不稳定。妻子早年因家庭贫穷离家出走,至今未归。家里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由他一人抚养。走访中得知,因家庭经济困难,2个原来在县城读职高的女儿今年均已辍学外出务工,在镇上读初中的儿子也随时有失学的可能。得知情况后,我立即与他进行聊天、拉家常沟通,了解他生活上存在的困难,给他分析家庭现状及家庭未来,告诉他,小孩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。在他思想上不抵触的时候,一方面打电话联系其外出务工的女儿,为其宣传“雨露计划”等教育扶贫政策,劝其回家返校,另一方面联系人社部门,着力帮助介绍何正平外出务工,增加收入来源。通过一番耐心、真诚的劝导,原本执意要让小孩早早外出务工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,紧握着我的手说:“老弟,感谢你了。”

普通两件事让我看到了村民的质朴,他们存在心底的善良,让我忘却了驻村工作的苦与累,也让我更有信心迎接后续的扶贫工作。

然而,我也清楚的知道,白云村有贫困户215户、884人,面对一个如此庞大的基数,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困境、实现高质量脱贫,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、增强群众获得感,还是要发展产业、兴建基础设施。为此,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探讨,并向后盾单位领导汇报,后盾单位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决定发挥行业优势,深度参与交通扶贫,先从修建群众反响强烈,受益百姓多的通组公路着手。于是,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一道,实地踏勘各意向项目现场,通过详细考察,认真分析,确定了2处新建道路项目。项目落实后,又积极向上级打报告争取资金。通过不懈的努力,争取资金43万元,修建了白云村楼底片、智子脑通组公路,解决了83户272名贫困人口交通困难问题,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。此外,为解决白云村老百姓“靠天吃饭”的老大难问题,驻村工作的与村支两委又向上级争取资金22万元,对白云村上塘水库水渠、龙阿井水渠进行维修加固,解决农田灌溉400余亩,受益人口近600人。同时,与村集体经济产业油茶合作社签订协议,利用“村委会+合作社+贫困户”模式,入股上级奖补资金20万元,发展壮大油茶产业;贯彻落实“金鸡财猪”行动,向联点帮扶单位洞口县住建局争取资金2万元,采取委托帮扶模式,为20户2020年脱贫贫困户养殖鸡苗、猪仔,贫困户“零风险”受益,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,促进贫困户稳定高质量脱贫。


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召开工作会议,讨论发展产业、兴建基础设施。

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实地踏勘,考察意向项目。

七月下旬,脱贫攻坚全国普查开始,一场大考,如约而至。这是白云村自2015年5月起,在市派工作队驻村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工作的全方位展示,是向党和人民交出历史性答卷的时刻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:“扶贫工作必须务实,脱贫过程必须扎实,脱贫结果必须真实,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。”为此,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未雨绸缪,扎实开展各项工作。一方面,再次开展大规模入户走访,向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,另一方面,通过制作图片宣传手册,生动、具体的展示白云村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,让老百姓更直观的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好处。同时,针对个别群众满意度不高的,耐心给他讲解他享受的扶贫政策,对比脱贫攻坚前后村里和家庭实实在在的变化,用心、用情打动他们。通过一系列扎实工作的开展,白云村脱贫攻坚普查顺利完成,圆满的完成了党和人民的“大考”。


2020年6月,白云村一角

如今的白云村,在前届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,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。截目前,在村主干路实现通达的基础上,另新修道路3455米,实现了村所有自然院落通组公路全覆盖硬化,交通扶贫,魅力彰显。与开展脱贫攻坚前相比,白云村老百姓下雨出门不用换鞋了,晚上出门不用手电了,白云村的山更青了,水更绿了,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。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,谈到白云村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的变化,贫困户袁安煌激动地站起来说:“感谢党,感谢政府,感谢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!”看着他黝黑面庞下灿烂的笑容,我想,这笑容大概就是对我们扶贫工作者最大的褒奖了吧。

扶贫路上,坎坷崎岖。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,却在平凡中书写着历史的华章;没有光鲜亮丽的舞台,却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一部生动的纪录片。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我愿做那颗最小的螺丝钉,安放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任何地方;我愿奉献我全部的力量,助力决胜脱贫攻坚!

因为我只想:真情驻村作为,精准脱贫有我。

(作者:邵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、邵阳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驻洞口县白云村工作队队长唐果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首页 | 收藏本站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网站地图

联系电话:0739-5390859

版权:邵阳市交通运输局 Copyright © 2011 -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
主办单位:邵阳市交通运输局 承办单位:邵阳市交通运输局
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:4305000047

主办单位:邵阳市交通运输局

联系电话:0739-5390859